第八幅,江南岸写梅。
当初,见到这幅作品的第一眼,就被惊艳到了,我看到了光,蓝色的、绿色的光,后来,我才了解到这就是“逸彩”,水墨看多了,几乎忘了,江南岸是逸彩画派的创始人,他曾这么解释他的画派——为区别于他人,我把自己的作品命名为逸彩画派。当初起名为“流光逸彩”画派,后来觉得“逸彩”更能体现作品的特点,便敲定为逸彩画派。逸彩一词来源于宋代崔伯易《感山赋》:“挺逸彩之疎瞬,厉雄心之倜傥”。逸彩犹神彩,天成之美,与我的作品特点极其吻合。逸彩画派就是融合国画及西洋画的技巧、材料和审美形式,融入意识流的思想理念,用抽象的点、线、面和彩墨流韵交织结构,达到无穷高远圣美境界的一种画派。
此画写白梅数枝,从左上角横空出世,在流光溢彩的背景衬托下显得异常妖艳,中间画两个人,一大一小,传统的踏雪寻梅模式,小的背着採得的梅枝,一路行来,人物是写意的,衣服线条不重要,关键是脸上迷醉默然的表情,展现了画中人此刻内心深处的追求可能仅是——赏心只需两三枝。
题诗曰:“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落款:“唐人张谓诗意 壬辰 江南岸”;钤“江南岸”(朱文)、“身外之物”(白文)两方章,右下角又钤“上善若水”(朱文)闲章;画幅137×68厘米。
一晃写了八幅,是我以为的《站立的冰墨》系列之精华所在,就此打住。也许,江先生自己还没意识到这个系列对他自己创作的重要性,至今各种画集均未见收录,为免埋没,现代为传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