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中都寺创建年代很早,因古文献记载失详,难以确考。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其中第二十行刻有“中都寺重修于武平二年”字样。“武平二年”(571)乃北齐年号,既是重修,其创建年代必早于此。即使从北齐算起,中都寺至今也已历经一千四百多个春秋了。

先到双林寺对面的餐馆吃点东西,这是餐馆墙上的画作。

墙上的书法作品。我吃完饭,急着去参观,把包落下了,后来进门后找什么东西找不着,才发现,赶紧回来拿,唉!

双林寺从外观来看是一座城堡式建筑,四周筑有夯土墙壁,上置箭垛。寺院建在一座三米高的土台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

宋以后,寺中曾住有尼姑,故有“姑姑之碑”及“贞义祠”等遗迹,盖与纪念尼姑有关。

这就是“姑姑之碑”。

大宋姑姑之碑。

“大宋大中祥符四年”字迹清晰可辨。

双林寺在北宋以前称为“中都寺”,因为当时的平遥县称为“中都县”,宋代以后改称双林寺,取佛祖释迦牟尼在娑罗树下“双林入灭”的典故。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涅盘之地为古代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旁沙罗双树之间,尔时佛在双树之下,头北面西,右胁而卧,圆寂升天,四边双树顿开白花。称为“双林入灭”。

南面辟有拱券式山门,寺内殿宇分为东西两个轴线贯穿的院落。其中西部是寺院主体,由11座组殿宇成前后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释迦、大雄宝殿和佛母殿(娘娘殿)。前院东西两厢,分别有罗汉殿和武圣殿,地藏殿和土地殿。在中院,左有千佛殿,右有菩萨殿,后院是贞义祠。

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钟、彩塑以及古代建筑都是稀世珍宝,其中尤以彩塑艺术闻名于世。

双林寺建筑,历遭一千数百年的风雨兵灾之患,庙貌渐即倾圮,虽然历代皆有修葺,但到元末,已到了“殿楹损壤,厅廊倾颓”的地步。

明朝景泰、天顺、弘治、正德、隆庆年间以及清道光、宣统年间都曾大规模地重建或重修,现存庙宇已全为明代和清代建筑了。

进入拱券形山门,正北第一座殿为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天王殿廊檐下塑有四大金刚,每尊高约3米,门两旁各两尊。四金刚目光锐利,均投向中间的参观者。由于是用琉璃珠作瞳孔,金刚眼神光亮,似真人一样。
他们衣饰简略朴素,三尊赤裸上身,一尊系腰裙。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工匠更容易将金刚们塑造得威猛雄壮,工匠们用高高隆起的胸肌来表现这一主题,四大金刚像如今的健美运动员一样摆出各种造型,使肌肉暴起,浑身似蕴含巨大的力量。
每位金刚手握一金刚杵,四金刚均坐于某物之上,一腿向前侧伸,一腿向另一侧平伸,小腿向前平曲悬空。他们面部表情极为夸张,个个横眉立目,活灵活现,给人一种威严感。四金刚像堪称中国古代彩塑经典。

明间檐下挂一竖匾,书“天竺胜境”四字,笔力遒劲。

天王殿内,天冠弥勒菩萨结跏居中而坐。

八大菩萨之二。

三菩萨。

四大天王之一。

帝释、梵天胁侍左右。

二菩萨。

帝释、梵天胁侍左右。

四大天王,高达三米之多,分别手持琵琶、宝剑、蛇和伞,各自护卫东南西北。四大天王手中所持物件,按佛教《圆觉经》中“四轮”之说,为土、金、风、水。因佛经在中国长期流传,又附会为“风调雨顺”,清代翟灏所著《通俗篇》引王业燕《阁知新录》说,凡寺门内四大天王,各持一物,暗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菩萨。

菩萨。

天王与菩萨。

双林寺的彩塑人物中,将真人形象表现得最好的是十八罗汉,由于罗汉接近人间,所以工匠容易突破宗教上的局限,发挥写真的本领。罗汉形象的典型性和丰富性,被人们起了具生活气息的名字,如“降龙”、“伏虎”、“长眉”、“迎宾”、“养生”、“英俊”、“多言”、“讲经”、“醉罗汉”、“哑罗汉”、“病罗汉”、“静罗汉”等,他们本来的佛名反而鲜为人知。
诺距罗尊者——静坐罗汉,清净修心、神态自若 安详瑞庆、进彼极乐。

弥勒尊者——伏虎罗汉,在中国佛教领域,最高佛道的释迦牟尼佛(如来佛祖)座下处十八罗汉。而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即是「弥勒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另一说法是第十八位罗汉是「四大声闻」中的「君屠钵叹」。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

阿氏多尊者——长眉罗汉,长眉罗汉慈祥老者、得道高僧通察大千,心领神会。
因揭陀尊者——布袋罗汉,无量寿佛、乾坤宝袋 欢喜如意、其乐陶陶。

半托迦尊者——探手罗汉,安悠自在、呵欠伸腰神志灵通、自得其乐。

跋陀罗尊者——过江罗汉,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

罗怙罗尊者——沉思罗汉,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观音说你们吵吧,我歇歇先。

精品。

迦诺迦代蹉尊者——欢喜罗汉,妖魔除尽、玉宇澄清 扬手欢庆、心花怒放。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门罗汉,看门罗汉威武标杆、警觉凝视禅杖在握、勇炽邪魔。


苏频陀尊者——托塔罗汉,七层宝塔、佛法通灵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罗汉,闲逸自得、怡神通窍 横生妙趣、意味盎然。

诺迦跋哩陀尊者——举钵罗汉,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迦诺迦伐厘情阇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钵化缘的行者。藉托钵福利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
戍博迦尊者——开心罗汉,开心见佛、各显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无穷。

关于罗汉的典故,众说纷纭,难以推定,民间普遍盛行“十八罗汉”之说。罗汉均为光头僧形,具体形象因无经典仪轨之依据,随古代艺匠的技艺而创作发挥,样子很多,变化亦大。工匠们在双林寺有限的空间中安排罗汉具戏剧性的动作与表情,透出一种喧闹幽然的气氛,观之使人忍俊不禁,遐想联翩。
罗汉说法只能参考,不必深究,深究的话,这里的名字有些明显放错了,既然观音都不管,就这样吧。

观音座下的力士头没了。

释迦殿内,释迦牟尼正中高坐。

殿内四壁运用圆雕、深、浅浮雕手法,采取分层组合、连环壁塑形式,表现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投胎降生到涅盘成佛以及四方传经普渡众生的佛传故事。

二百多尊人物形象身份不同,神态各异,活动于建筑、山石之间,构思构图绝妙,令人叹为观止,颇富有我国民间艺术的传统特色。

彩塑中有王公大臣、宫娥彩女、门吏马夫、市井百姓各阶层人物造像共两百多尊,他们或宫庭饮宴、或歌舞弹唱,或鱼猎耕种、或集市贸易,生动地再现了古代社会的各种生活场面。

妙不可言。

左右胁侍文殊、普贤。

古代匠师在背景上设门置洞以增加层次;如果一味地将壁雕向外凸,窄小的殿堂、众多的塑像,难免感觉拥挤憋气。工匠在壁雕凸起的同时,又向里凹进,凹进的极端就是开洞,壁塑的背景上多处利用门、窗、山洞或泉眼等自然优美的形式开洞“透气”,使人忽略了壁塑后面墙壁的界限,感到屋外有屋,景外有景,层次丰富,气息畅通。这种奇妙的构思,实在令人拍案称绝。

释迦殿的墙壁四面上,塑造了释迦牟尼成佛和渡化众生的一生,从“白象投胎”、“四门问苦”、“修成正果”到“双林入灭”等等,故事情节连贯,引人人胜。

立体连环画,独一份。

不愧彩塑之城。

门口还有几尊佛像。

讲解员介绍,这里曾作为粮食仓库使用,对佛像破坏很大。


基本保留。

数百年的神采。

一层的像基本没了。

遗憾啊!

释迦殿影壁墙后塑一座渡海观音,是双林寺彩塑中的精彩之作。观音用圆雕手法塑造,单腿盘坐于红色莲瓣之上,整个身形突出壁外,神情安详自若,与背景上波涛汹涌的海浪形成强烈对比,具有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观者无不称奇。

地藏殿。

嗯。

判官均在,前面的表演被破坏了。

都是一方大员。

都市王掌管大海底,正西方沃燋石下的大地狱。此地狱宽长八千里(五百由旬)。都市王黄,四月初一日诞辰,司掌大热大恼大地狱,又名恼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烦恼者,掷入此狱。再交各小狱加刑,受尽痛苦,解交第十殿,改头换面,永为畜类。附:十六小地狱分别为:一、车崩小地狱;二、闷锅小地狱;三、碎剐小地狱;四、孔小地狱;五、翦朱小地狱;六、常圊小地狱;七、断肢小地狱;八、煎脏小地狱;九、炙髓小地狱;十、爬肠小地狱;十一、焚小地狱;十二、开瞠小地狱;十三剐胸小地狱;十四、破顶撬齿小地狱;十五、割小地狱;十六、钢叉小地狱。形象:白净面皮,双手捧笏。

地藏王菩萨也有左右协侍,他们分别是道明法师和闵公。

道明法师是闵公的儿子,但道明法师先出家,后来闵公拜道明法师为师,最后也修行成道。

地藏王菩萨。

塑像精美。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线条运用上的巧妙,这些线条大多贴切表现在人物衣纹转折处,人体结构也得到完美的表现。说得形象一点,那衣纹就像是劲媚的体势外裹了一层薄如蝉翼的锦缎,简直想象不出是如何用泥巴做成的。

彩塑的线条不但真实表现了人物衣褶的翻、卷、穿、插等层次,以及丝、麻、纱、绸等质地,而且衬托出塑像的皮肤质感,加强了站立或盘坐的动势。

可以窥见当年塑像初成时的华美。

泰山王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冥间之神,十殿阎王之一,第七殿阎王。泰山王掌管大海底,丁北方沃焦石下的热恼大地狱。魏晋以来,道教传说人死以后,魂归泰山,所以泰山神成为阴间之王,地府十王之第七。

秦广王,十殿阎王指冥界主管地狱的十个阎王,为主管第一殿。秦广王蒋,二月初一诞辰,专司人间寿夭生死册籍,接引超生,幽冥吉凶。秦广王的鬼判殿居大海沃石外,正西黄泉黑路。秦广王蒋,凡善人寿终之日,及有接引往生。凡勾到功过两平之男妇,送文第十殿发放,仍投人世,或男转为女,或女转为男,较量富贵贫贱,以了冤缘相报。凡恶多善少者,使入殿右高台,名为孽镜台,台高一丈,镜大十围,向东悬挂,上横七字,曰:孽镜台前无好人,押赴多恶之魂,自见在世之心之险,死赴地狱之险。那时方知万两黄金带不来,一生惟有孽随身,入台照过之後,批解第二殿,用刑发狱受苦。

久居高位者。


身体向前倾斜。

朝你扑来,怕了吗?这就是古代匠师要的效果。

东侧千佛殿,悬山式建筑,面宽七间。殿内彩塑达五百余尊,占全寺四分之一。
千佛殿门口的供养人,栩栩如生。

殿内四周为悬塑和壁塑,五百菩萨分为五至六层,或驾祥云,或骑异兽,与主像联系照应,浑然一体。

窗台和门两侧还塑有供养人像三十多尊,这些塑像造型非常写实,他们的衣冠饰物是研究明代服饰发展演变的可贵资料。

门口的佛像由于背光,保护得不错。

主像为自在观音,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

梵文:Sudhana。民间又称善财童子,和龙女一起,为观世音菩萨的协侍,华严经中记载:善财为文殊菩萨曾住过的福城中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家中自然涌现许多珍奇财宝,因而取名为「善财」。当时文殊菩萨住在福城,于是善财向文殊菩萨发心学佛法,文殊菩萨对他说,你去找功德和尚吧,功德和尚又叫他去找善住和尚。..从此,经参五十三位大师,菩萨,波罗门,仙人,历经千辛万苦,最后遇到普贤菩萨,终得『无相大光明』得证佛法。

千佛殿内有菩萨五百尊,分为六层,从地面直塑到屋顶,这样不但节省了占地面积、增加塑像的层次感,又考虑到了信徒礼佛之便;加之人物形象生动,衣纹飞扬飘舞,或驾祥云、或骑异兽,活脱是一幅立体的“朝元仙使图”。

满殿悬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层峰峻岭,峭险参差,迷雾祥云绕于其间。站在这里,彷佛进入了佛国世界,神秘幽静的出世之感使人顿生皈依之心。

这尊韦驮像最成功之处就在于静态中表现出动态,也就是“不动之动”。韦驮的身体重心在左脚,双腿朝前站立,从腰开始,由头带动整个上身向右扭曲,比真人所能扭曲的程度还要夸张,简直像一节麻花:左臂抬起,前臂已残,可能原来是握一把金刚杵吧!右胳膊握拳向下,胳膊肘向后伸点,感觉肌肉紧张,充满力量,似乎发现了企图捣乱的不法妖魔,正准备振臂击之,上身的动态打破了下身的静立。这些技法,添增了韦驮强大的力度和流动感。

别人这样坐是要挨骂的。

菩萨、童子的皮肤以白为主,里面加点其它附色;妇女、儿童莹润细腻、滑如凝脂的皮肤质地,似乎能感受心脏的跳膊以及体内热血的流动。

背光的菩萨保存得更好。

另一大供养人。

嗯。

普贤。

释迦牟尼。

胁侍菩萨。

昆卢遮那佛。

三身佛前有铁铸包泥“接引佛”迎门而立。

胁侍菩萨。

文殊。

卢舍那佛。

再拜。

菩萨殿在中院西侧,正与千佛殿相对。

嗯。

主像为千手千眼观音,结跏居中而坐,仪容丰满端庄,神态温柔隽逸,手势千变万化,塑造得十分纤巧而富弹性。如果不是背后伸出许多胳膊,真会使人把千手观音看成人间—个美丽娴雅、雍容大度的少妇。

二十六臂观音应为准提观音,观音仪容丰满端庄,神态温柔隽逸,手势富于变化。菩萨虽多手多臂,但并不使人感到不自然,相反形象的端丽娴雅、雍容大度,却慈祥感人。

帝释、梵天皆高1.78米。

帝释、梵天皆高1.78米。

四周悬塑四百多菩萨,皆脚登彩云,作行进状,大有衣纹飘动,满壁生风之感。这众多的形象,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构成了一座古代雕塑艺术的殿堂。


供养人。

细节。

供养人。

满墙生风。

神态各异。

屹立数百年。

千手观音的龙座。

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

西方雕塑通常不另上颜色,中国工匠则喜欢在雕塑品上加以彩绘,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战国的木俑、陶兽就有彩绘,秦朝兵马俑的彩绘说明了古代工匠的敷彩技术已达到纯熟的地步。由于民众的喜好,从民间泥塑玩具到佛教雕像,无不适用绘塑结合的技法,工匠还吸收工笔重彩的敷色风格,在雕塑上施以鲜艳浓烈的色彩。

双林寺彩塑是雕塑与绘画两种技巧的完美给合。像双林寺这样典雅、富丽的彩塑还极少见过。譬如纱绸的柔丽轻软,绵麻的粗实绵密,盔甲的坚硬冰冷,花冠、璎珞的富丽繁华,都有细腻生动的呈现。

双林寺彩塑,工匠在着色时,运用了许多工笔画的技法,涂、染、描、刷、点、画、擦、抹,再加上沥粉贴金,所以质感、量感都能充分表现。工匠懂得如何使色彩协调,不像大多数寺院的塑像那样刺目、俗不可耐。因此,从双林寺彩塑人物的肤色便能区别出身分、年龄、性格。

唐槐。

嗯。

娘娘殿为全寺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建于明正德年间,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送子娘娘”塑像系根据民间传说所塑,清代曾重妆。
娘娘殿和贞义祠内塑像、壁画制作年代较晚,艺术水平—般。

不能比。

看不下去。

双林寺彩塑承袭古代泥塑的方法,融入了山西中部地区的特点而创造出高水平的工艺。从残损部位来看,当地的红膠泥是主要材料,其彩塑的技术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陈副馆长的讲解非常好,我情不自禁地跟着她的队伍又听了几乎一整遍。说76年以前有次民兵连长召集周围公社民兵保卫双林寺的故事,他们对外地赶来的破坏者说——谁敢砍佛头,我们就砍他的狗头!

凭栏袖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