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惶一日(运城-常平-解州-蒲州-运城-临汾)凭栏袖手

欢迎光临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为了此刻的相遇

仓惶一日(运城-常平-解州-蒲州-运城-临汾)

     这是黄河,这是鹳雀楼上看到的黄河,此刻,我想化身为王之涣,轻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现在是10月4日下午4:30,我完成了今天的目标。    

今日原计划有三,关帝庙、普救寺、鹳雀楼,因为晚上还要回运城赶8:25的高铁,之前要先回酒店取行李,高铁站离酒店打的至少半小时,长途汽车站离酒店还要20分钟,蒲州到永济要滴滴,永济回运城少说1个半小时。

    时间之剑今天将一直悬在我的头顶,不能有半点差池。因此,早上6:30就早早地出发了,坐大巴到驾校转中巴,转车又等了很久,中巴晃晃悠悠招手停,好不容易看到了关帝庙,就马上下车了。

拿出手机换票时,售票员说这不是我们的。我下错车了,这里是常平关帝庙,我订的是解州关帝庙。想想既来之则安之,就买票进去了。现在是上午9:30。

常平关帝庙创建于,金代始成庙宇。后关羽经历代追封,庙堂亦随之重修或扩 建,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构。规模宏敞,布局严谨,古柏参天, 殿宇壮丽,总面积近6万平方米。

此祖宅塔为八角七层砖塔,是为奠祭关羽之 父母于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初建,三百年前重建。

 

当地人喜欢在这里缠红线。

女孩缠虎柏,寓意望女成凤。

男孩缠龙柏,寓意望子成龙。

关帝殿面阔五间,四周围廊,重檐九脊顶, 殿前古柏分峙 左右,殿内木雕神龛装饰富丽,关羽头戴冕旒,身着帝装,凝神端 会于龙椅上,龛内外侍者四人,恭谦徽谨。

青龙偃月刀光彩不再。

赤兔马有点烦有点烦。

    关羽同志的巨型塑像,这回不知想砍谁。关羽的一生充满传奇,败走麦城遇害后,孙权将其正身厚葬在湖北当阳(现在的当阳关陵),将其首级送曹操,曹以侯礼厚葬其首级于河南洛阳(现在的洛阳关林),这便是“头枕洛阳,身困当阳”俗称的由来。

参观圣像之路。在这对面等到解州关帝庙的中巴。没想到,还要中转,在中间又等了30分钟,唉!

到火神庙已经11:15了。

香火寥寥无几。

出了侧门,就可以到关帝庙。

预备的隔栏无用武之地。

解州关帝庙位于解州镇以西。始建于隋初,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街北是正庙,坐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为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宫殿式布局。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

故事的开始。

夏先生记录的过程是最好的,萌萌的。

桃园结义线刻石碑。

    君子亭,原名莲亭,因解州州守张堂尊主持兴建结义园时开辟的莲池而得名,后改称“君子亭”。
园林搞得不错。

四龙壁后面。

结义坊为结义园大门,与祖庙端门呈南北对峙之势,是一座气势宏大的木制牌坊,上悬”结义园“匾额,为清乾隆年间解州知州言如泗题书。

    端门位于关帝祖庙最南端,为主庙正南门,重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一座古朴恢宏的砖结构宫门。外观砖雕为仿木建筑,门楣正中镌刻“关帝庙”三个大字。

    三者关系,就是路中央。

威震华夏。

鼓楼和侧门。

从鼓楼到端门。

四龙壁位于关帝祖庙端门正南,是明代宣德年间烧制的琉璃影壁,有遮避视线和丰富景观层次的效果,属于中国传统风水学的“符瑞”范畴,有消灾降福、佑护生灵的作用。画面自上而下分为天、地、海三界,主体是四条蟠龙遨游飞动,衬以凤凰、麒麟、玉兔等祥禽瑞兽,赋予了这座四龙壁诸多的传统文化内涵。

细看。

中间。

另一边。

端门细节,其比例协调,造型典雅,雕饰苍劲,是明代砖构门中的佳作。

门洞背面上方有“扶汉人物”匾额,两次间门洞上层东面横额为“精忠贯日”,西为“大义参天”。

比常平的要好。

午门位于雉门以北,是关帝祖庙中轴线上的第三道门,民国九年重建,是庙内最晚建筑。午门面阔五间,庑殿顶,七架梁。它是文武群臣待朝、献捷、侯旨和布诏的场所。午门正面东西两侧分别绘有周仓、廖化的站像,他们是关羽的忠实部下,在这里用作关帝庙的门神。北面绘有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图画。东西两端山墙还分别绘有道教中的方位神,左青龙、右白虎,反映了关帝庙当时凸显道教文化的元素符号。

    午门北面有山海钟灵牌坊一座。

御书楼,原名八卦楼,面阔进深皆五间,楼身四周回廊,二层为木制楼板,中空呈八边形,八卦之名因此而来。乾隆二十七年(1762)为纪念康熙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名。


沉思之猴。

瞪眼醒狮。

就这样。

吟诗作赋。

香火。

静。

碑亭位于崇宁殿前东侧,内立诗碑为和硕果亲王于雍正十二年(1734)敬留。

萌。

只食人间烟火。

加封无数。

崇宁殿是关帝庙的主体建筑,宋崇宁三年,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殿内供奉关羽头戴冕旒,身着帝装的宝像,并配有左右侍臣。大殿内外悬挂几位清代皇帝所题牌匾。殿前苍松翠柏,配以石华表一对、焚炉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龛外木雕云龙金柱;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200方。大殿明间悬清乾隆帝手书横匾“神勇”,檐下有咸丰皇帝所写“万世人极”匾,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门口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

这里的小动物极其传神。

刀都用不过来。

动物园。

钟亭位于崇宁殿前西侧,清嘉庆十四年重构,内悬铁钟系清顺治十七年(1660)铸造。

嘉靖三年的东西。

总高8.95米,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两层十角攒尖顶,像一座十棱形塔式阁楼;下部基座甚高,束腰两层,最下为龟角兽面。炉之整体构造精细,铸造精巧,庄重威严,为传世佳作。

    残缺的美。

学习。

比晋祠里的铁人如何?

识不识字都一样。

碑的正面与女孩的背面。

与刀楼对称的位置处有印楼,内置有“汉寿亭侯印”。

建于乾隆二十七年的刀楼,内置关羽所用“青龙偃月刀”。


真有刀。

关爷您好!

有空发发微信。据不完全统计,现世界上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但凡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都能寻觅到关公文化的踪迹。

新景。

一目了然。

12:50离开关帝庙,去路边等到永济的车。到永济后,叫了滴滴送到这里,已是2:30,吃了碗面条,2:55开始游玩第二个计划目标-普救寺。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地区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跨进山门,沿石阶而上,即至飞檐翘角、气势雄伟的大钟楼。此楼全高17米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仿唐建筑。楼上悬匾“大钟楼”,是中国著名书画大师董寿平先生所书。楼前楹联系现代著名书法家卫俊秀先生撰写。联曰:“高标跨穹窿,百尺危楼独雄秀;钟声震寰宇,万念俱空悟世人”,联语既带有浓郁的佛家韵味,又写景贴切,加之字体古朴苍劲,眼前这座大钟楼,在《西厢记》“白马解围”一折中竟成了“观阵台”。话说守卫蒲津桥的将领孙飞虎听说暂住在普救寺内的相国之女崔莺莺长得如花似玉,貌似天仙,想占其为妻,遂带领5000人马将普救寺团团围住。

用心触摸和平。

现在游人登楼俯视,想象当年“半万贼兵,卷浮云片时扫净”的鏖战情景,体会“白马将军义薄云,书生笔阵扫千军”的个中滋味,会有万千感概。

进入西厢。

塔下一角。

修。

维修是必要的。

戏台。

喜气洋洋。

该诗最早见于唐朝元稹《会真记》,第三句是“拂墙花影动”,后来被元代的王实甫《西厢记》里改成了“隔墙花影动”。虽然两者讲的是一个故事,但是《会真记》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故事,而《西厢记》是大团圆结局。

立石记事。

高潮。

不知生意如何。

书生入书院。

画院点石。

声学。

按图索骥。

莺莺塔。

细处养眼。

    新景。

声学实验妙处。

这家人正玩得开心呢。

敲打这里,回声象蛙鸣。

打墙却是误会。

都打坏了,因而禁止。3:50离开,前往鹳雀楼。一老头开一电瓶车,5块钱拉我去了。

4:10到达。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在557—580年间),历经隋、唐、五代、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仅存故址。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城西河洲渚上,周(公元557—571年)宇文护造。”唐朝李瀚有《河中鹳雀楼集序》云:“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影倒横流,二百余载,独立乎中州,以其佳气在下,代为胜概。唐世诸公多有题咏。历宋至金明昌时尚存。有河中府录事李逵书楼额。”元代王恽《登鹳雀楼记》云:“至元壬申(公元1272年)三月,由御史里行来官晋府,十月戌寅,按事此州,获登故基,徙倚盘桓,逸情云上,虽杰观委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伟,云烟之胜,不殊于往古矣。”旧志云:“明初时,故址尚可按,后尽泯灭,或欲存其迹,以西城楼寄名曰鹳雀”。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

1997年12月,该楼的复建工程开始,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

一舞狮队在休息。

舞狮也是艺术。

跑。

 

蒲州人自豪地说,唐宋时期,蒲州一级城市,相当于今天的北上广深。我们从历史的大门迈入,还可以感受到她昔日的繁华。


上楼观河。

平地一楼。

今人亦不落后,每层楼各类书法作品极多。

    近看牌匾。

来的时候,看到一辆到永济大巴,现在肯定已经走了。

出来一看,送我来的老头还在呢,又五块请送我回到了普救寺门口。

这是蒲州古城西门。

在老头的车上,勉强拍的。

古城东门。

消失在黄河泛滥里的古城。

坐滴滴赶到永济长途车站,买完票,去检票,人家不剪,说是车走了,卖票的赶紧四处张望,说是停在路边呢。到运城后,高峰时间,打不到的,只好答应跟人拼车,把他送到后再送我,一路塞车,没辙,我把小包放在车上去酒店取行李,还去了趟洗手间,出门看见的士还在,颇感欣慰。最后,到高铁站已是7:55,一看还早,就出来拍几张。

这次没去盐湖,留待以后吧。

站里的营业员快下班了,一起闲聊。

     面对空旷的候车厅,紧张了一天的心终于放下。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凭栏袖手 » 仓惶一日(运城-常平-解州-蒲州-运城-临汾)
分享:0

凭栏袖手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