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食72小时初体验凭栏袖手

欢迎光临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为了此刻的相遇

断食72小时初体验

从日本回来后,国庆期间又跟小李回了刘淌村,再到武汉见‘老年美术组’诸老友,一路吃,回到深圳后还到梅林吃武汉小吃,还被人拍了视频发布了,我或许也把视频发布者给拍下来了,大约就是站在做豆皮的前面拍摄的那个女孩。

每天早上称体重,都在67公斤以上,下不来,网上把断食三日说得很吓人的,我决定试一下,不是说不相信人家说的,只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自己不亲自体验一下的话,是不知道的。

三天只喝温开水,每天早上起床体重计数如下:27日,67.7kg;28日,66.3kg;29日,65.7kg;30日,65.5kg。其中,29日晚已经复食。

10月26日是星期天,从晚餐后开始算起,到周三晚餐时再复食。本来每天中午要吃第一顿,为分散注意力,周一上午就去参观天空美术馆。

天空美术馆坐落于福田区CBD广电金融中心48-49楼,比邻深交所、咫尺福田站,是深圳市少有的高空美术馆。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设有3个专业展厅和3个功能分区。

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格拉斯哥博物馆藏 · 文艺复兴大师真迹展》,展出时间:2025.09.27-2026.01.18(华彩欢歌 Prosperous Symphony)。

一上去48楼,就看见主办方正在拍宣传视频。

几位老登热情洋溢地完成拍摄之后吹嘘说:一次就成功,可以媲美专业演员了。

这幅由提香在约1508至1510年间创作的《基督救赎妇人》(布面油画,1805×2285×145m),当时提香约20岁左右,从中可见他对细节与形态的刻画能力——包括身着华服、姿态动感的人物、乡村景数以及细节丰富的植物描绘。该作品表现的是耶稣開止人们打死一个被控告行淫的妇人,并告诉她“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该画是提香早期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格拉斯哥博物馆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其描绘的故事,发生在上千年前。但提香大胆地将 16 世纪威尼斯城的人文风貌融入画中:他令画中除基督以外的所有人物,都穿上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装”。
画面中央的黄衣男子,穿着意大利式的紧身短上衣(Doublets),下装则是当时流行的紧身裤,裤面采用了“斯拉修”(Slashing),一种在服装上切出不同长度裂口的工艺,以透出底层更加丰富的色彩。长袜也是必不可少的时尚单品,能完美衬出穿衣人的小腿线条。
一旁的女子穿着高腰长裙,领口露出一丝内村,这都是16世纪初流行的款式。她的袖子已经在混乱中脱落,因为当时的衣袖是可以拆卸的,一般用系带固定在裙子的两侧肩头。

《男子头像》,提香,约1508至1510年,布面油画,770×701×86 mm。该画应为《基督教赎妇人》的组成部分,这名男子的头像不知何时被从主画面中分离。在主体画作右侧仍可看到这位男子穿着案数长袜的膝盖。整个构图中,这个人物是唯一一个将目光从正在发生的场景中移开、望向观众的角色,因此有人推测这可能是艺术家的自画像。

提香·韦切利奥,又译提齐安诺·维伽略( Tiziano Vecelli或Tiziano Vecellio,约 1488/1490年– 1576年8月27日),英语系国家常称呼为提香(Titian),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
提香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卡多列。10岁时随兄长到威尼斯,在乔凡尼·贝利尼的画室学画,与画家乔尔乔内是同学。
在提香所处的时代,他被称为“群星中的太阳”,是意大利最有才能的画家之一,兼工肖像、风景及神话、宗教主题绘画。他对色彩的运用不仅影响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更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母子》,乔凡尼·贝利尼,约1480-1485年,木板,蛋彩与油彩混合,985 ×829×134mm。贝利尼中期创作的众多圣母子题材作品中,典型特征为圣母出现在大理石栏杆后,这一设计既为三角形构图提供了稳固基底,又通过空间区隔将神圣人物与观者所处的现实世界分离。这幅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圣母与圣子的视线并未聚焦于画面内部,而是朝向画外左下方,仿佛圣子正在为一位画外跪拜的供奉者赐福。画家采用深色中性的背景,而非常见的帷幕、风景或天空,以简洁的构圈、安静的氛围打动人心。

乔凡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1430—1516),意大利威尼斯画派奠基人,与其父雅科布、兄詹蒂利并称贝利尼家族三位核心画家。代表作品包括《在花园里苦恼》《狂喜中的圣弗朗西斯》《诸神之宴》等。早年受姐夫曼泰尼亚影响,习得严谨的轮廓处理技艺,早期宗教画融合自然风景与人文主义元素 。1470年代后转向油画创作,吸收佛兰德斯技法,突破传统蛋彩画局限,通过色彩渐变与光影层次塑造空气感,形成温暖色调与柔和质地的风格特色。晚年持续探索光影表现,如圣扎卡里亚教堂祭坛画运用朦胧光效,81岁完成的《诸神之宴》融入中国青花瓷元素,展现多元文化交融。创立工坊培养出乔尔乔内、提香等学生,促成威尼斯画派注重世俗生活与感官美学的特征形成。1516年逝世于威尼斯。

《图西亚的考验》,丁托列托,約1555年,布面油画,708 ×1255 ×95mm。古罗马维斯塔女神的祭司图西亚被指控失贞,为证明清白,她以布满孔洞的漏篮从台伯河取水并成功运回。画面描绘她手捧水篮,匆匆奔向一群头缠巾带的罗马祭司。前景左侧的圆形堡垒式建筑和跨河桥梁,象征罗马城与台伯河。

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1594年)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生于威尼斯,1594年5月31日卒于同地。原名雅各布·罗布斯蒂(Jacopo Robusti)。

丁托列托,出生于威尼斯1518年9月29日(正确出生日期),父亲是染匠,他是父亲的长子,因此获得一个绰号“丁托列托”(意思是小染匠)。他从小就有绘画天才,经常在染坊墙上涂画,他的父亲注意到他的才能,将他送到提香的画室学徒,但仅过了十天,就被提香送回家,据说是提香嫉妒他的才能,另一种说法是提香认为他的才能可以自己作为一个画家,而不用再当学徒。从此以后,两人始终没有任何接触,丁托列托仍然非常欣赏提香的作品,但提香从来没有和他成为朋友。

丁托列托以后一直以自学为主,并在自己的画室上书写上“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 di lcolorito di Tiziano”(米开朗基罗的设计和提香的色彩)。他从模仿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入手,用蜡或黏土复制雕像,放到一个木盒中,通过一个小孔用蜡烛照明,再进行绘画,所以他可以日以继夜地工作。他辛苦工作相当长时间也没有接受到委托,最初接受委托也没有报酬,后来他的自画像和为他弟弟做的画像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受到提香的称赞。从1546年开始,他接受委托为教堂绘制壁画。逐渐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

威尼斯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画派之一。因为该派画家主要生活在威尼斯而得名。作品风格欢快明朗、色彩绚丽、构图新颖、诗意浓郁。对欧洲绘画影响极大。威尼斯画派艺术的最高理想,就是充分显示现世生活的一切美好享受。人文主义的审美观是一种人性解放的审美观,它是在普遍的群众渴求中孕育出来的。

该画派是16世纪以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和提香为代表的绘画形式,他们吸收了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画家的精华,但大胆在色彩上创新,使画作更为生动明快,同时人物背景的风景比例更大。乔尔乔内的著名作品《沉睡的维纳斯》、《暴风雨》等;提香的著名作品有大型壁画”圣母升天”、”欧罗巴被劫”、”达娜厄”等。威尼斯画派对其后的巴洛克艺术时期画家有很大的影响 。

乔尔乔内最初习艺于威尼斯名画家乔凡尼·贝利尼的名下。继他之后的威尼斯另一位大师提香,也和他同师学艺。后来由于两人的过失,老师一气之下把他们都赶出了画室 。乔尔乔内以后之所以能与提香长期合作,可能与年少时结成深情厚谊有关。年龄较小的提香也把这位师兄奉为师长。乔尔乔内是个神秘的人物,他的作品一般都不署名或标明日期。他的早期作品受到乔凡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和德意志画家丢勒( Durer)的影响。乔尔乔内师事贝利尼,并受达·芬奇的影响,出师后即以风格独创引人注目。乔尔乔内1477或1478年生于威尼斯附近的威内托自由( Castelfranco Veneto),1510年死于威尼斯。

关于他的生平得以证实画作仅有《卡斯特佛兰克的圣母》、《暴风雨》、《三个哲学家》、《国王之礼敬基督》等有限的几幅;虽然数量少却均堪称稀世精品,而且其中更洋溢着一种神秘的难以琢磨的特色,于是后世称他为:”神秘画家”。

《大天使米迦勒与反叛天使》,朱塞佩·切萨里,约1592–1593年,涂层铜板油画,815×653×95mm。这幅画出自朱寨佩·切萨里之手,他更以其荣誉称号“阿尔皮诺骑士”而广为人知。这幅面生动地展现了大天使米迦勒身披古罗马战士的盔甲,将反叛天使驱逐出天堂的壮丽场景。路西法本是天使长,却堕落成邪恶的化身,被世人称为魔鬼或撒旦,常化身为巨龙形象与圣米迦勒较量,这一主题在艺术史上广受欢迎。
此图是当时样式主义风格的杰出代表,画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典型的古典主义元素,如精确描绘裸体人物解剖結构和古典服饰,还在于其将油彩绘于相对稀有的铜板上而在当时被赋予了“特殊”地位。

朱塞佩·切萨里(1568年2月-1640年7月3日)是文艺复兴晚期至巴洛克初期意大利风格主义代表人物,因受封“基督骑士”与“阿尔皮诺骑士”称号而闻名。他融合拉斐尔古典美学与形式创新的湿壁画创作,成为16世纪罗马画派技法传承的重要纽带 。其画室采用流水线作业模式,吸引包括卡拉瓦乔在内的国际艺术家参与,推动了静物画与自然主义表现技法的探索 。其作品《基督被捕》、《逮捕基督》等通过戏剧化构图与细腻光影处理,体现了样式主义特征。

《圣乔治马焦雷岛》,弗朗切斯科·瓜尔迪,约1760年,布面油画,1039×1522×138 mm。水城威尼斯数个世紀以来一直为艺术家带来灵感。瓜尔迪是威尼斯风景画领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这幅画创作于他职业生涯早期。画中柔和的倒影、熙攘的人物以及鲜明的明暗对比,使该画被视为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弗朗西斯科·瓜尔迪(1712—1793)是18世纪威尼斯画派重要的风景画家,以威尼斯城市景观画和随想画闻名。他出身艺术世家,早年受卡纳莱托叔侄影响,推动“城景画”(Veduta)的普及,其作品结合洛可可风格的诗意表达与细腻的光影处理,代表作《威尼斯大运河》、《圣马可广场朝向大教堂》等展现了威尼斯水城的独特风貌。瓜尔迪生前作品多作为旅行纪念品出售,直至20世纪才获得广泛认可,其笔触与色彩运用被视为印象派先驱。他的多幅作品被卢浮宫、威尼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其中《威尼斯大运河》在2011年以4690万美元创下个人拍卖纪录。

《俯瞰威尼斯运河》,路易吉・达·里奥斯,1886年,布面油画,760×969×112 mm。画作背景中教堂高耸的钟楼可辨认为圣尼科洛乞丐教堂,位于威尼斯六大区之一的多尔索杜罗区。画面捕捉了工人社区的日常场景:妇女儿童们趴在运河边墙上,正张望着画框外发生的趣事。这幅威尼斯风情画是里奥斯作品的典型代表。他的创作主题以日常生活为主,尤其偏爱描绘威尼斯的日常景象,擅用油画与水彩画两种形式。

路易吉·达·里奥斯(Luigi da Rios)是一位意大利画家。他出生于维托里奥·威尼托的塞内达。他是威尼斯美术学院的学生,在那里他获得了许多奖项。1866 年 5 月,他被迫流亡以避免被征召入伍,逃往佛罗伦萨。随着冲突的结束,他回到威尼斯,开始画肖像、流派和历史题材。
从 1867 年到 1882 年,他经常在威尼斯 Promotrice di Belle Arti 的年度展览中展出。他的作品包括:Una cameriera、Torquato Tasso、Raffaello e la Fornarina、Le donne al pozzo(1872 年在特雷维索地区展览中获得一等奖)、Le analfabete(文盲)、L’orfanella、Una calle a Venezia、Dopo la messa、Dopo il lavoro 和 Lettura。他还于 1881 年在米兰、1887 年在威尼斯和伦敦皇家学院展出。
他为奇里尼亚戈的比萨科宫别墅(1864 年)、科莫湖畔的莫德罗内维斯康蒂别墅(1866 年)和奇里尼亚戈教区教堂(1878 年)绘制壁画。他被任命为威尼斯学院的优秀学者,以及布鲁塞尔水彩画家协会的成员。他于 1892 年在威尼斯去世。

《马库斯·库尔提乌斯献祭》,路易吉·加齐,约1715-1720年,布面油画,1275×1940×140mm。古罗马史学家李维在其所著的《罗马史》讲述了罗马广场出现燃烧深坑的故事。只有当罗马献出“最珍贵的宝藏”,深坑才会关闭。
贵族战士马库斯·库尔提乌斯认为罗马最宝贵的财富是英勇的士兵,因此他骑马跳入深坑,坑随之闭合。画面展现了库尔提乌斯跃入喷火裂隙的场景。

路易吉·加齐(Luigi Garzi,1638年-1721年)是一位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画家,对路易吉·加齐风格的决定性影响发生在他十五岁时,当时他进入了安德里亚·萨基的罗马工作室(萨基是罗马巴洛克绘画古典化流派的主要代表,这种流派起源于亚历山德罗·阿尔加迪和尼古拉斯·普桑)。他的早期作品还展示了博洛尼亚画家吉多·雷尼艺术的影响。他一生活跃于罗马,风格始终忠于其师的古典主义原则。17世纪70年代,他成为受欢迎的祭坛画和壁画艺术家。

《埃涅阿斯成神仪式》,皮尔·莱昂·盖齐,约1725年,布面油画,1216×1590×107 mm。这幅画作描绘了罗马诗人奥维德《变形记》中的故事,埃涅阿斯去世后,因为母亲维纳斯的恳求,朱庇特赋予了他永生。河神努米基乌斯负责净化他的凡人之躯,而维纳斯则使用神药让他脱胎换骨,从而实现了从凡人到神衹的转变。画面上,维纳斯正指挥着净化仪式的进行,小天使在一旁嬉戏。画面左侧是戴着王冠、身着芦苇腰布的努米基乌斯,旁边则是已经卸下盔甲、准备踏入端急河流的埃湿阿斯。

皮埃尔·莱昂内·盖齐 (Pier Leone Ghezzi,1674年-1755年) 是一位活跃在罗马的意大利洛可可画家和漫画家。在罗马出生和去世。他在父亲朱塞佩·盖齐 (Giuseppe Ghezzi) 的指导下训练,朱塞佩·盖齐 也训练过安东尼奥·阿莫罗西 (Antonio Amorosi)。他的父亲是圣卢卡罗马学院的秘书,皮尔·莱昂内于 1705 年加入该学院。按照惯例,他的画《感恩的寓言》被捐赠给该机构供他录取。他为弗拉斯卡蒂的卡布奇尼教堂和乌尔比诺的圣奥诺弗里奥教堂等各种教堂作画。
他是卡洛·马拉塔的教子。皮尔·莱昂内 (Pier Leone) 以其在弗拉斯卡蒂法尔科涅里别墅 (Villa Falconieri) 的壁画而闻名。
作为一名画家,他的风格多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有时受到法国肖像画的影响。他的钢笔和水粉漫画比他的肖像画在情感上要自由得多,因此备受推崇。他们经常以讽刺的方式描绘有名字的个人或职业。盖齐广泛而不拘一格地使用素描和水彩画。最近的科学发现包括复制石头和大理石的水彩画,这些石头和大理石于 1727 年被收集在一份名为“Studio di molte pietre”的手稿中,即不同石头的收藏,目前保存在罗马亚历山大图书馆。

本次展览从格拉斯哥博物馆精选58件馆藏艺术珍品。其中33件油画真迹(包含了文艺复兴早期、盛期与晚期大师创作的杰出画作),4件雕塑,21件意大利手工艺珍品,涵盖陶器、玻璃器、织物、武器等多种类型,全方位展现意大利丰厚的艺术遗产。

“格拉斯哥博物馆”是由苏格兰格拉斯哥市多个文化场馆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格拉斯哥市议会监管下,由格拉斯哥生活集团(Glasgow Life)统一运营管理,目前有22个主要场馆,包括以凯文葛罗夫艺术博物馆、河滨博物馆、巴勒收藏馆等为代表的多个世界级展馆。馆藏有6万余件艺术作品、20万件人文历史收藏、2万件交通科技用品以及近60万件自然历史样本,覆盖了艺术、历史、科技、交通、社会史等广泛领域。

《重朔设计边界 2025 深港澳数字设计三城展》联动深圳、香港、澳门三地设计力量,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展现当代设计领域的创新成果。这是天空美术馆正在主办的另一个展览。

28日下午感觉身体一切正常,继续出门,坐地铁3号线到终点——坪地六联,这是我第一次来这里。

看得出来,有点小雨。

不上山了,就在公园里走走。

29日是重阳节,王总携夫人陈院长来看望奶奶(王总问——您今年八十几了?奶奶——八十几?我九十一了!),了解到我的断食计划之后,王总中午坚决不让我吃东西,陈院长好心地让我尝了一块她从面点王叫的西兰花。奶奶做了酸菜鱼和红烧软骨(我介绍时说错了,说成排骨了,可能是因为没吃出骨头,两位有些疑惑,但表面上只是客气地说——烧得太烂了),陈院长在得知有排骨时撇了我一眼说——早知道,就不点酱骨架了。

这是一次奇特的经历,如果不是王总坚持,我已经打算提前开餐了。

王总走后奶奶说——王总人很好,还专门来看我;那年去珠海泡温泉,你们都去玩自己的去了,就他专门陪着我和你爸爸。

今天是重阳节,奶奶一定会想起爷爷。

前几天10月20号是我和王总的生日,我们去走了梅林山公园,登高望远之后回到他家庆生,‘不老男神’生日蛋糕和花是平安同事送来的,菜是专门请了一个亲戚来做的。为了让我从形式上更加融入平安,王总还特地送了件衣服给我,登山前就要求我换上。

拍完上面那张照片之后,王总说忘记摆酒了,摆上再拍一张。蛋糕上的蜡烛已经点上了,我们一本正经地吹了蜡烛,陈院长和亲戚还热情地唱响了生日歌,烘托气氛。

蛋糕上还有一行小字——不管几岁,快乐万岁。

我是坚持到29号晚上才开餐的,先喝一碗骨头汤,再吃一碗蒸水蛋,再吃点红薯、青菜、鱼、烧软骨。还有陈院长中午点的西兰花、凉拌三丝和酱骨架。好像吃得有点多,但30号早上称体重,比29号还是降了,说明还行。开餐吃东西的顺序是从网上学的,还是有点道理的。

总之,三天不吃饭对我来说很轻松,没有任何不适感,哪怕是直到断食72小时之后,我都行动自如。因此,没什么好总结的。只有一点体会——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一定要自己亲自体验,不要轻易相信别人(所谓专家)瞎BB。

我一直有个想法——每个人一生之中吃的东西总量是固定的一个数值,想活得久一点,就每顿少吃一点吧。

一条回应:“断食72小时初体验”

  1. mumu说道:

    梅育华:咱最多能断食一餐,牛逼![强]
    三屏翁:争取下次断食120小时![呲牙][呲牙][呲牙]一定是很认真的看了画展,不然也不会把画作和画家介绍的这么详细![强][强][强]
    想什么:亲身体验,难道过程中没有产生幻觉,再来一次延长到96小时!顺手破译了文艺复兴大师的真迹,要是介绍一些武汉的特色美味小吃就更好![庆祝][庆祝][玫瑰][玫瑰][强][强]
    守卫麦田:羡慕,范仙[强]
    王仕永:为范同学🧑‍🎓的健康理念和毅力点赞[强]!
    记录生活的趣事,回昧生命的美好[玫瑰][握手]。“不管几岁、快乐万岁”[庆祝]
    王仕永:谢范妈妈还记得和提起那次泡温泉的事[抱拳]。她老人家现在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非常好[强],祝福她健康长寿[玫瑰]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凭栏袖手 » 断食72小时初体验
分享:0

凭栏袖手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