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弄明白周铺的过往沿革,百度之后只有简短的几句话:“新洲区仓埠街道周铺村位于仓阳岗上、原周铺镇政府的中心,阳福公路穿境而过,东依倒水河,西邻武汉外环线,南与武英高速接壤,北与318国道相连,耕地面积2750亩,养殖水面积1500亩;周铺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来是商贾、交通要地。”
知识贝壳云:“集镇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西部。属仓埠街道办事处。人口2170。为原周铺镇人民政府驻地。从前此为驿站,周姓居此,名周山铺。”
再就没了,周铺太小,得往大了查。新洲——武汉市新洲区原属黄州府黄冈县,1951 年设置新洲县,1983 年划归武汉市,1998 年撤县设区。再下面就找到了些《黄冈县志》和《黄州府志》,发现这些地方府志很好玩,觉得将来再要去哪里玩,先翻翻当地府志,会给游兴增色不少。上图来自道光《黄冈县志》,这个“卷之首”的卷字右边就有周山铺,这个就是今天的周铺。
成书于1501年的弘治《黄州府志》里的黄冈县地图上也有周山铺(就在标题黄冈县的冈字下面),这就追到了五百多年前了。
道光《黄冈县志》里还有一张图,太漂亮了。我怀疑我小姨家所在的杨裴,其来历就是上面的羊皮庙。
弘治《黄州府志》说黄冈县的来历——春秋时是黄国地盘,汉代是江夏郡西陵县,南齐时是齐安郡治下的南安县,北齐时置巴州。
我们参考一下道光《黄冈县志》里的沿革细表,整个南北朝时期比较乱,改来改去。
到隋方定下黄州与黄冈之名,不再更改。
乾隆《黄州府志》对黄冈县沿革的介绍如上,1951年设新洲县也不是乱命名,这里道出了依据——旧州是旧州,俗名新州。另外在弘治《黄州府志》古迹门下记载了——“邾城,在府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楚宣王伐邾,俘其民徙其君居此,故名。汉衡山王吴芮尝都之。赤乌二年八月,陆逊筑。今名旧州城,俗又呼新州城。”但现在有人考证说明清时这些说法与郦道元说法不同,认为郦道元是对的。即历史上的邾城与今天的新洲城无关,明清府志都弄错了,当然新洲的命名也错了。
周山铺这个名称来历没查到,但弘治《黄州府志》记载了阳逻的来历。在古迹门下,有阳逻堡,是三国时期,蜀汉主联吴抗魏时在此地立堡巡逻,因而得名。
各地府志均有几景之说,基本上至少是八景,否则少了,在气势上就输了一阵。黄冈县有黄城八景——黄冈晓霁、赤壁春辉、竹楼胜集、柳港联芳、临皋月皎、洗墨云生、吴公义井、孟萃清泉。同时还有邾城八景(即旧州城)——城南烟树、四顾云台、龙潭夜月、化乐晓钟、崎山叠翠、义井清泉、凤台夕照、鱼浦秋风。这里括号里的旧州城应该也是错了。
但道光《黄冈县志》里介绍了新洲八景、和上面的邾城八景一样。
一曰城南烟树,二曰四顾云台,三曰龙潭夜月,四曰化乐晓钟。
五曰崎山叠翠,六曰义井清泉,七曰凤台夕照,八曰鱼浦秋风。上述三、七要换一下才能与图对上,谁弄的?
这个顺序也是来自道光《黄冈县志》的古迹门,延续了弘治《黄州府志》里的顺序。
邾县城——邾县故城,今城北一十里。按,《地道记》:楚灭邾,徙其君居此。《水经注》:晋咸和中庾翼为西阳太守,分江夏立。《宋书·州郡志》:晋咸康四年,毛宝为南豫州刺史,治邾城(按,此时以西阳为豫州治)。唐《括地志》:在黄州东南一百二十里。盖立乎旧州,以指故邾也。《通典》:邾城临江,与武昌相对。宋《寰宇记》:黄州,唐中和五年移于旧邾城。并见‘沿革’及‘兵事’内。明顾景星《邾城蚤发》诗,有‘水砦自前朝,湫隘屡曲折。邾君昔徙此,苦遭强楚灭’之句。邾县城,今城西北一百二十里,称新州,即旧州地。按,《汉书》高帝三年,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都邾。汉因置县。三国黄祖使甘宁为邾长。吴赤乌四年,陆逊尝以三万人戍邾。城之遗址尚存。《地理通释》:‘今蕲、舒、黄三州有大山,绵亘八百里,俗呼为西山,邾城在山之南。’所云西山,今不知何指。《明一统志》:邾城在府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本汉邾县,亦称邾城。刘宋之南安县,萧齐之齐安郡,隋及唐中和前之黄冈县,皆此地。城有八景,一曰城南烟树,二曰四顾云台,三曰龙潭夜月,四曰化乐晓钟,五曰崎山叠翠,六曰义井清泉,七曰凤台夕照,八曰鱼浦秋风。市有碑,曰‘古南安’。”
上面已经说过,这里关于邾城的位置的讨论是错误的,我们只看八景名称。
道光《黄冈县志》的古迹门下还记载了后增定八景——芦洲芳草、樊口轻帆、柯邱葱倩、雪堂梅花、宝山泉石、二崎云树、永安故垒、柳公琴台。这个说法来自乾隆《黄冈县志》,改自万历《黄冈县志》的增定八景——峥嵘芳草、樊口轻帆、柯邱葱倩、雪堂梅花、宝山泉石、二崎云树、春申故垒、柳公琴台。当时认为:“其中峥嵘洲址不确,有说在团风、更多说在新洲双柳;“春申故垒”指今城北十里的禹王城,但史家认为楚春申君先封于淮北后改封于吴,不应在黄州。”
八景也就是一说,不能当真,但由此产生的历代吟咏之作构成了府志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当然,谁也没赤壁的名气大,尽管这个赤壁的位置也不一定对。
景谈完了,之后是风俗,都是好话,没人说自己这里不好的,淳质俭约、土风厚善等等。
道光《黄冈县志》说了些婚丧祭礼等习俗。
再之后是岁时。相当于我们这里过什么节,怎么过?做什么?
看看,还是有些不一样,四月八乌饭今天还有,但谁记得吃?
黄冈也是有山的,第一个当然就是黄冈山。但今天百度黄冈山,只说是武夷山的主峰,当然不是这个。文中说就在府城之南。
山之后是水,这里称池塘。洗墨池在后来的府志里都归于古迹门了。
之后是土产,黄冈把苏东坡抓得牢牢的,连元修菜都列上了。
这是百度提供的元修菜照片,说——东坡元修菜,元修菜是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引进的一种菜。其菜状若豌豆,其叶较小。清光绪十年《黄州府志》说它“似芥,蜀种”。其菜为东坡的友人巢元修从四川带的,故称“元修菜”。东坡有元修菜诗并序曰:“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元修曰:‘使孔北海见,当复云吾家菜耶?因谓之元修菜。余去乡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元修适自蜀来,见余于黄,乃作是诗,使归至其子,而种之东坡之下云。”
其实就是薇菜,为紫箕植物刚出土不久的嫩茎,我认为属于膳食纤维。
陵墓。
县主要领导。
其他公务员,其中,税课局比较好玩。
道光《黄冈县志》说周山铺属于仓子埠镇分管的18区。
牌坊的记载。
弘治《黄州府志》说,黄冈县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有122349人,弘治五年(1492年)有179730人。
道光《黄冈县志》说有157895人,大约是1847年。
贡品每年活鸳鸯16只、鹿皮350张等等。
布就三种颜色,深青33匹、墨绿30匹、红段31匹。赋就复杂多了。
道光《黄冈县志》里的记载更复杂。
惠政是为民办事。
包括预备四仓,每年存两万石粮食;设养济院帮助孤寡,含口粮、寒暑衣、收葬等;兴修水利,这里具体有八大王坝、紫荆港坝等,还有漏泽园,为贫困军民修建的墓园。
政府的固定资产目录。
另外,道光《黄冈县志》对各处的祭祀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包括祭品、祝文等。
仪式感很强。
名宦祠一年春秋两祭,还包括宋元人物。
乡贤祠和名宦祠一样。
忠义孝悌祠。
昭忠祠祭祀牺牲官兵乡勇。
好几页名字,骑兵地位高些,排前面。
这个比较有意思的是,还有因公淹死的目兵,是救人还是抗洪?
起运存留就是明细账,既是明细账,也是年度预算,说起某具体年份的事,有什么变化,那又是决算。上面好像都是裁减的情况。
看看各级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只有知府的工资是清楚的,62两4分4厘,因为知府只有一个,其他不知有多少。
巡检员的工资大约是知府的一半,民壮是6两一年(8名共工食48两)。
科举银,这个好玩。岁贡生员正贡盘缠花红旗匾酒席银,鼓励读书人啊!
新旧会试举人每名长夫银24两(不超过36人)。
驿马的草料银。这个有点像物业公司给业主的公示,这是政府收支的公示。突然觉得政府会计还是蛮复杂的。
杂课税,户部项下,北京干鱼正银是什么东东?
十多页的杂课税,牙贴税478两,牙行的税;当铺税每家一年5两。
仓库里的存粮。
各乡、各家寺庙均有存粮。
这里记载历代皇帝因灾免除的地方赋税之事,加以大力表扬。
开始谈教育了。
还有舞谱,讲解具体舞蹈动作。
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亦称“督学使者”,俗称“学台”,为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
学田也要说清楚。
大家捐的书籍。
各朝各代的本地公务员制度。
历任知县。
哪怕做个县税务局长也可名垂青史。
循良,表扬好官,激励后来者。
一般都有被表扬的原因,说到叶世度时提到了他书法出色,今天百度还可以查到他的“县令巧判错婚案”。
进士,有14页。
举人,有33页。
贡生(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有27页。
武进士。
武举人。
武勋。勋,通称勋官,是为奖赏有功人员所定的称号。其制始于北周,至唐定制,共十二转(十二转,视正二品),转多为贵,受勋者即称勋官。有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轻车都尉、骁骑尉等,共十二级。后代沿袭唐制,只是品级略有不同。明代有文勋、武勋,文官勋号除“柱国”外还有正治卿、资治尹之类。武勋第一级为左右柱国,其余各级与唐勋官称呼同。文、武勋的第一级都是正一品。清代勋官合并于爵位。
弘治《黄州府志》里的人物,杜牧是知道的。
苏轼,也是知道的。
烈女也是要入史的。
弘治《黄州府志》的进士是放在人物门下的。
隐逸。没参加科举、拿到功名的也给出路。
仙释。包括民间传说,都给出路。
这里的四祖和五祖就是禅宗的四祖和五祖,当然是真的。从达摩祖师到三祖僧璨,他们传法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收的弟子数量都很少,往往只局限在一个地区。四祖改变了这种方式,开始建造寺庙,广收徒众,最鼎盛的时候弟子多达五百,名声传遍全国,禅宗到这时才算完成了普及,同时,也得到了社会上层的认可。
齐安,黄冈从前叫齐安,和齐安有关的诗文当然要进府志。
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
一夜风欺竹,连江雨送秋。
格卑常汩汩,力学强悠悠。
终掉尘中手,潇湘钓漫流。
苏东坡很欣赏前四句,曾用其语作诗:“平生睡足连汀雨,尽日舟横拍岸风。”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金圣叹《选批唐诗》卷五下:“此诗写尽世间无味,三复读之,不胜叹息!”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好诗就是大白话,就是心里话,何须解读。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孟公好饮宁论斗,醉后关门防客走。
不妨闲过左阿君,百谪终为贤太守。
老居闾里自浮沉,笑问伯松何苦心。
忽然载酒従陋巷,为爱扬雄作酒箴。
长安富儿求一过,千金寿君君笑唾。
汝家安得客孟公,従来只识陈惊座。
信手拈来,直抒胸臆,好诗。
陆游也来过。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李白也来过。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王安石到。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溪云。
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
衰发不到耳,尚烦月一沐。
山城足薪炭,烟雾濛汤谷。
尘垢能几何,翛然脱羁梏。
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
心困万缘空,身安一床足。
岂惟忘净秽,兼以洗荣辱。
默归毋多谈,此理观要熟。
洒脱,可爱。
秦观咋回事。
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社瓮酿成微笑。半缺癭瓢共舀。觉健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
傅若金来过。
微雨萧萧湿行李,马头即见长江水。
烟浦明侵白鸟边,风帆乱入青天里。
故人南北久离居,况复经年无素书。
明日重吟汉阳树,何须不食武昌鱼。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关于黄城八景,余可才做了很多。
黄冈晓霁
极目黄冈澄晓霁,好山一带倚苍旻。
晴光照彻千门曙,疏影摇开万木春。
马恋林芳迟去客,鸦随螟色送归人。
从来登眺多才杰,尽日钩帘对夕曛。
赤壁春晖
南郡城临赤壁矾,苍苍烟树蔼春晖。
万家楼阁云霞簇,千古江山锦绣围。
风度莺声留客舫,暖回花气袭人衣。
抚时载酒登临处,似与东坡醉后归。
柳港联芳
柳港溶溶侵碧苔,二苏联壁共排徊。
一堤嫩绿摇波澜 ,两岸新芳倍草莱。
垂钩客乘验马去,放歌人棹酒船回。
至今行处多鱼鸟,山水依然只独来。
这里只录五首,还有三首自己读吧。
吴公义井
馨崇捐资凿井多,寒泓处处洒松萝。
辘轳声转铜瓶月,沆瀣光凝玉秋波。
济渴至今行旅乐,汲厨长使里人歌。
诸贤当日从高谊,名重西山永不磨。
孟萃清泉
细读齐安孟萃碑,甘棠泉冽美如饴。
百年治化留遗惠,一掬清泓系去思。
绿野行春祛蠢日,黄冈分润劝农时。
政存人去乾坤恨,赢得芳名后世知。
王禹偁是北宋初期首先起来反对唐末以来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的优秀作家之一,其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写于贬官黄州时期。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道光《黄冈县志》里的诗文就更多了。
陈师道
经时不出此同临,小径新摧草旧侵。
欲傍江山看日落,不堪花鸟已春深。
来牛去马中年眼,朗月清风万里心。
故著连峰当极目,回看幽径遶双林。
张耒
流落江湖四见春,天恩复与两朱轮。
几年鱼鸟真相得,从此江山是故人。
碧落已瞻新日月,故园好在旧交亲。
此生已免嘲伧父,莫避北风京凉尘。
杨万里
我岂忘怀一亩居,谁令爱读数行书。
秋南春北鴈相似,柳思花情莺不如。
上市鱼虾村店酒,带花菘芥晚春蔬。
长亭一醉非难事,造物相撩莫管渠。
韩驹
未用船头报水程,为君持酒打愁城。
青山久负当年约,白发多从客路生。
点检转工新句法,揩磨难减旧风情。
小留莫道无供给,一味东篱有落英。
缓寻翠竹白沙游,更挽藤梢上上头。
岂有危巢尚栖鹘?亦无陈迹但飞鸥。
经营二顷将归老,眷恋群山为少留。
百日使君何足道,空余诗句在江楼。
都是好诗,都跟黄冈有关。
太多了,就此打住。从周铺一路滑到了黄冈,滑到了黄州,太远了,该回去了。
发表评论